
背景介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营养和安全,由温饱、健康到关注营养与安全,已成为“食品安全战略”的新要求,食品行业面临的新任务。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斑马鱼技术应运而生,以最高层次的测试为消费者造福。
斑马鱼生物活体检测在食品领域上的应用——一种创新和颠覆性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可分为四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直接观察;理化检测;生物化学与微生物测试;生物学测试。
第一层次:感官测试。第一层次测试最早出现为孔子提出的“十三不食”,主要通过感官识别劣质食品,如食品腐败、变色、有异物等。
第二层次:理化检测。第二层次的测试为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测试技术,通过化学方法定量测试一些污染物指标并与国家限量要求进行比对,最终判断一个食品是否合格。
第三层次:细胞学测试。第三层次为通过细胞学测试对产品安全性和营养功能进行定向定量的测试。
第四层次:生命体测试。通过生命体直接对食品的品质优劣鉴别,非靶向预测食品安全与风险等级,评估功能性产品的价值。

斑马鱼模型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
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7%,胚胎透明,高性价比;
-
斑马鱼被美国国立卫生院列为第三大模式生物;
-
斑马鱼模型已获欧美国家政府认可,通过GLP认证;
-
国际上已公布多个斑马鱼测试标准,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9项标准;
-
中国已公布13个斑马鱼测试相关标准;
-
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被科学界认定为评价化学品毒性最敏感的体内方法;
-
全球各大医药巨头均将斑马鱼技术运用到药物研发上
新环科技——全面掌握斑马鱼应用技术
新环科技已沉淀积累斑马鱼技术20年之久,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春启博士曾多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与麻省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并在世界第一家斑马鱼技术公司担任研发总监。2010年李春启博士将先进全面的斑马鱼技术带回中国,将此技术运用在中药、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方向。公司拥有由多名国内外一流学校教育背景的博士与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持续创新升级斑马鱼技术。目前,新环检测与母公司环特生物已获批核心专利技术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拥有领导地位。
(附部分专利名称及专利号:
《一种利用斑马鱼筛选线粒体靶向化合物的方法,专利号:ZL 201010296696.9》《在整体斑马鱼上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 201010547814.9》
《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26427.2》《斑马鱼P-糖蛋白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1110231726.2》
《斑马鱼多发性硬化症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1210016072.6》《一种斑马鱼细菌感染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1210377599.1》
《一种斑马鱼类过敏检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310262123.8》《一种斑马鱼体内ROS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1310398791.3》
《一种能抗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及其用途,专利号:ZL 201210562409.3》《左旋沙丁胺醇在制备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号:ZL 201310008036.X》
《舒洛地尔在制备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号:ZL 201310020569.X》《一种抗PM2.5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610216744.6》
《用斑马鱼鳔损伤炎症模型评价肺损伤治疗剂与诱导剂的方法,专利号:ZL201610956504.X》《一种用斑马鱼评价心肌损伤诱导剂毒性与治疗剂功效的方法,专利号:ZL201610969159.3》
《天然抗癫痫活性化合物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用途(合作),专利号:ZL201410487432.X》……)

体外细胞实验 | 斑马鱼 | 哺乳类动物 | |
---|---|---|---|
实验样品用量小 | √ | √ | × |
高通量多样本 | √ | √ | × |
实验周期短 | √ | √ | × |
实验费用低 | √ | √ | × |
观察多个器官 | × | √ | √ |
评价功效学 | × | √ | √ |
评价代谢物活性 | × | √ | √ |